第二临床学院-商冠宁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9-10 导师主页
商冠宁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第二临床学院
外科学
骨肿瘤精准化治疗,软组织与皮肤肿瘤规范化治疗,数字化骨科技术,骨肉瘤发病及耐药机制
shgn1975@163.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外科学
2024
3
学术型硕士
2
外科学
2024
3
专业学位硕士
骨科学

商冠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沈阳市骨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商冠宁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与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国际保肢学会(ISOLS)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骨肿瘤分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中国肿瘤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执行编委、《实用肿瘤学杂志》编委、《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委、《现代肿瘤医学》中青年编委、《cancer中文版》编委等;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1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7.012分,入选为ESI高被引论文;主编专著《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精粹》获“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重点资助”,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外国专利2项;开发软件著作权“骶骨肿瘤分割与三维重建”软件并实现成果转化;编写《中国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指南》等指南及专家共识4部;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7项;培养研究生及住院医师近百人。

长期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专业擅长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技术、复杂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技术、骶骨肿瘤及复杂骨盆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骨转移癌的诊断及外科综合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近年来专注于3D打印技术、AI智能数字化骨科技术在骨肿瘤精准化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22年)5万元(2022.09-2024.09)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骨肿瘤精准化治疗关键性技术研究

2: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5万元(2021.08-2024.07)CDC20介导FOXO1泛素化修饰在骨肉瘤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3: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理工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项目(LD202004 )(2020 年)15 万(20200701-20211231) 骨肿瘤精准化切除与骨缺损个性化修复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4:辽宁省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基金(2020 年)50 万(20210101-20241231) CDC20 通过泛素化降解 FOXO1 促进骨肉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5:辽宁省百千万人选科技活动支持项目(2020 年)2 万(20200601-20230531)基于太赫兹成像的皮肤恶性肿瘤精准化诊断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6:国家癌症攀登课题(NCC201806B012)(2019 年)5 万(20190101-20211231) 混合现实技术在骨肿瘤精准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7: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550547)(2018 年)5 万(20180901-20210831) Cdc20 在骨肉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SCI文章

1.Ge Q, Xia T, Qiu Y, Liu J, Shang G, Liu B. A semiautomatic segmentation method framework for pelvic bone tumors based on CT-MR multimodal images. Int J Numer Method Biomed Eng. 2023 Mar 31:e3697. doi: 10.1002/cnm.3697. IF:2.648 中科院2区

2.Li S, Chen T, Liu J, Zhang H, Li J, Wang Z, Shang G. PROTACs: Novel tools for improving immunotherapy in cancer. Cancer Lett. 2023 Apr 28;560:216128. doi: 10.1016/j.canlet.2023.216128. IF:9.756 中科院1区

3.Hou B, Chen T, Zhang H, Li J, Wang P, Shang G. The E3 ubiquitin ligases regulate PD-1/PD-L1 protein level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improve immunotherapy. Front Immunol. 2023 Jan 17;14:1123244. doi: 10.3389/fimmu.2023.1123244. IF:8.786 中科院2区

4.Zhang H, Hou B, Xia T, Ji L, Li J, Chen T, Shang G. Primary sternal tumour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LARS mesh-bone cement sandwich by 3D-printing: Case reports.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2023 Apr 7;11:1024480. doi: 10.3389/fbioe.2023.1024480. IF=6.064 中科院2区

5.Liu J, Chen T, Li S, Liu W, Wang P, Shang G. Targeting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by E3 ubiquitin ligases as a way to regulate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or cancer therapy. Semin Cancer Biol. 2022 Jun 18;86(Pt 2):259-268. doi: 10.1016/j.semcancer.2022.06.004. (通讯作者)IF: 17.012 中科院1区

6.Chen T, Liu J, Li S, Wang P, Shang G. The role of protein arginine N-methyltransferases in inflammation. Semin Cell Dev Biol. 2022 Sep 5:S1084-9521(22)00262-2. doi: 10.1016/j.semcdb.2022.08.005.(通讯作者) IF:7.499 中科院2区

7.Liu J, Shang G. The Roles of Noncoding RN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sarcoma Stem Cell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ront Cell Dev Biol. 2022 Feb 16;10:773038. doi: 10.3389/fcell.2022.773038. (通讯作者) IF:6.081 中科院2区

8.Chen T, Liu J, Zhang H, Li J, Shang G. 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00265 Enhances Cell Viability and Metastasis via Targeting miR-485-5p/USP22 Axis in Osteosarcoma. Front Oncol. 2022 May 26;12:907472. doi: 10.3389/fonc.2022.907472. (通讯作者) IF:5.738 中科院2区

9.Zhang H, Ji L, Liu J, Li S, Chen T, Li J, Shang G. Case report: Resection of a massive primary sacrococcygeal mature teratoma in an adult using 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Front Surg. 2022 Sep 22;9:948388. doi: 10.3389/fsurg.2022.948388. IF=2.568 中科院4区 

10.Gao Y, Bai L, Shang G. Notch-1 promotes the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cell division cycle 20. Aging (Albany NY). 2020 Dec 19;13(2):2668-2680. doi: 10.18632/aging.202314. (通讯作者) IF:5.682 中科院3区

11.Qiu E, Gao Y, Zhang B, Xia T, Zhang Z, Shang G. Upregulation of cell division cycle 20 in cisplatin resistance-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osteosarcoma cells. Am J Transl Res. 2020 Apr 15;12(4):1309-1318. (通讯作者) IF:4.060 中科院3区

12.Gao Y, Zhang B, Wang Y, Shang G. Cdc20 inhibitor apcin inhibits the growth and invasion of osteosarcoma cells. Oncol Rep. 2018 Aug;40(2):841-848. doi: 10.3892/or.2018.6467.(通讯作者) IF:3.041 中科院3区

13.Shang G, Ma X, Lv G. Cell division cycle 20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hibits apoptosis in osteosarcoma cells. Cell Cycle. 2018;17(1):43-52. doi: 10.1080/15384101.2017.1387700.(第一作者) IF:3.259 中科院2区

科研奖励

1: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

2: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021 二等奖)

3: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

4: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2019)

5: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019 二等奖)

6:辽宁省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2019)

7: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

专利

1.国外专利1,A minimally invasive bone tuomr biopsy device. 2021.03.29,澳大利亚,2021101620

2.国外专利2,An anti-splash locator for osteotomy wire saw. 2021.03.29,澳大利亚,2021101617

3.   商冠宁;一种肢体骨截骨导板及其使用方法,2023-07-18,中国,201710388477.5

4.商冠宁;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骨科吸引器头,2020-01-14,中国,201920556439.0

5.商冠宁;一种微创通道骨肿瘤活检器,2019-12-20,中国,201920562147.8

6.商冠宁;一种精准髂骨取骨引导器,2019-10-10,中国,201920061923.6

7.商冠宁;一种肢体骨截骨导板,2018-08-06,中国,201720607679.X

8.商冠宁;一种髂骨微创取骨器,2017-07-28,中国,201621011391.8

9.商冠宁;一种肢体骨水泥塑形器,2013-11-13,中国,201320299767.X

学术著作 

1:《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精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1 主编

2:《常见肿瘤诊治规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1 编委 

3:《软组织肿瘤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 编委

软件著作权

1.骶骨肿瘤分割与三维重建软件,实现转化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

  学校设有28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5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67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9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精品课程11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教材2本;省级教学项目有示范性专业7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学团队10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实践教育基地(校外)2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精品教材8本。有国家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3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研究中心3个;有辽宁省医疗中心54个。学校附属3所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8304张,牙科综合治疗椅185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37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1人。教授级633人,副教授级90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94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2人。在校各类学生5779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29人,其中博士生1163人,硕士生3951(含七年制)人,普通本专科生9480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39人,附设卫生学校学生996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5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1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3人、卫生部11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2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2.9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12万册,电子资源计20TB;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31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办学术期刊16种。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82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3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先后派出教师5133人次到国外研修和考察,近年来开展了5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4个CMB项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