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临床学院-蔡恒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9-19 导师主页
蔡恒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第二临床学院
外科学
脑血管病显微外科与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医工结合脑血管病人工智能协同创新,脑胶质瘤的基因靶向治疗
ch1986999@126.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外科学
2023
3
学术型硕士
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胶质瘤的分
2
外科学
2023
3
专业学位硕士
1. 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2.医工结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人选,沈阳市领军人才,中国医科大学青年英才计划人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345人才工程30A人才人选。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2017、2018连续两年获得盛京医院年度医疗服务标兵。主要研究方向: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2. 医工结合下脑血管病的人工智能诊疗工具研发。3. 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3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英文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 收录英文文章15篇,包括中科院I分区2篇,II分区3篇,累计被引300余次,另外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中文文章多篇。2018年12月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并协助进行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辽宁省神经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项目名称:AUF1-ZHX2-linc00707途径通过调控C14miRNA 基因簇的表达影响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702488,纵向课题,主持,19万元,2018-01至2020-12;

2.项目名称:SUMO 化修饰PCBP3 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18M641745,纵向课题,主持,5万元,2018.07至2020 .6;

3.项目名称:CircRNA225 靶向结合miR-361 调控胶质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编号:20170520020,纵向课题,主持,5万元,2017-09至2019-8;

4.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胶质瘤诊断方法及临床前期实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编号:2020-KF-12-06,纵向课题,主持,10万元,2020 -05至2023-04。

5.项目名称:类泛素化修饰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3 抑制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及应用研究,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No. 19-112-4-044,纵向课题,主持,5万元,2019.01-2021.12。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Cai H, Yang F, Xu Y, Geng Y, Li J, Li Y, Fu K, Liu C, Wang M, Li Z.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Pipeline™ and Tubridge™ Flow Diverter devices for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eurysms. Front Neurol. 2022 Oct 13;13:1014596. (中科院3区,IF=4.086)

(2) Cai H, Long Z, Chen L, Tang W, Zhang N, Zhen Y, Li Z.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via chronic occluded proximal artery fo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J Clin Neurosci. 2022 May;99:130-136. (中科院4区,IF=2.116)

(3) Cai H, Ma X, Lu D, Chen L, Bian X, Zhang N, Tang W, Liu X, Li Z. Mild Hypothermia Promotes Ischemic Tolerance and Survival of Neural Stem Cell Grafts by Enhancing Global SUMOylation.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2 May 27;2022:6503504.  (中科院2区,IF=7.31)

(4) Cai H, Bian X, Chen L, Zhang N, Li L, Tang W, Liu X, Li Z. Selective intra-arterial brain cooling induces cerebral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SENP1-Sirt3 signaling. Free Radic Biol Med. 2021 Aug 1;171:272-283. (中科院2区,IF=8.101)

(5) Cai H, Fan S, Bian Y, Yang Q, Long Z, Chen L, Tang W, Zhang N, Zhen Y, Li Z. Two-way comparison of brain perfusion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 in real-world.Neuroradiology.2022 Jan;64(1):161-169. (中科院3区,IF=2.804)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

  学校设有28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5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67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9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精品课程11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教材2本;省级教学项目有示范性专业7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学团队10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实践教育基地(校外)2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精品教材8本。有国家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3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研究中心3个;有辽宁省医疗中心54个。学校附属3所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8304张,牙科综合治疗椅185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37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1人。教授级633人,副教授级90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94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2人。在校各类学生5779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29人,其中博士生1163人,硕士生3951(含七年制)人,普通本专科生9480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39人,附设卫生学校学生996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5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1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3人、卫生部11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2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2.9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12万册,电子资源计20TB;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31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办学术期刊16种。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82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3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先后派出教师5133人次到国外研修和考察,近年来开展了5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4个CMB项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