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4年开始从事肾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科研上,主要从事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以及延缓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研究,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5篇,承担辽宁省课题4项、沈阳市课题2项;担任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辽宁省肾脏病医师协会常委、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肾脏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及《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审稿人,《辽宁医学杂志》编委。
1、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外泌体 LncRNA- ENST00000607315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项目来源: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项目;项目起止日期:2020.1~2022.12.项目编号:2020JH2/10300150;资金:30万元
2、蛋白酶活化受体-2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潜在机制研究;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起止日期:2014.1~2016.12;项目编号:L2014313;资金:6万元
3、低成本及综合干预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模式的研究;项目来源: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人口与健康科技攻关专项;项目起止日期:2014.1~2016.12;项目编号:F14-158-9-45;资金:5万元
4、阻断C5b-9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减轻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足细胞病变及蛋白尿的产生;项目来源:辽宁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项目起止日期:2013.1~2015.12;项目编号:2013225049;资金:10万元
5、TLR4激活在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硬化机制中作用的研究;项目来源: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起止日期:2013.1~2015.12;项目编号:F13-316-1-23;资金:8万元
1. Wang Yanqiu, Liu Na, Bian Xiaohui, Sun Guangping, Du Feng, Wang Bowen, Su Xuesong, Li Detian*.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reduces tubular cell apoptosis in mice with ureteral obstruction. J Surg Res. 2015 Jul;197(1):145-54。(Epub 2015 Mar 26)
2.Yanqiu Wang , Na Liu, Xuesong Su , Guangyu Zhou , Guangping Sun, Feng Du, Xiaohui Bian, Bowen Wang.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attenuat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via Nrf2 regulation i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Biomed Pharmacother. 2015 Mar;70:260-7. ( Epub 2015 Feb 7)
3.Yanqiu Wang, Bowen Wang, Feng Du, Xuesong Su, Guangping Sun, Guangyu Zhou, Xiaohui Bian and Na Liu.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Attenu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Inflammation in Obstructive Nephropathy via NF-jB and Nrf2/HO-1 Signalling Pathway Regulation.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15,117(3):164-72. (Epub 2015 Feb 19)
4. Yanqiu Wang, Bowen Wang, Feng Du, Xuesong Su, Guangping Sun, Guangyu Zhou, Xiaohui Bian, and Na Liu.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Attenuates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Induced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Mice J Histochem Cytochem. 2015 Apr;63(4):270-9.
5. Su X, Zhou G, Tian M, Wu S, Wang Y. Silencing of RSPO1 mitigates obesity-related renal fibrosis in mice by deactivating Wnt/β-catenin pathwayExp Cell Res. 2021 Aug 15;405(2):112713.
6.王艳秋,秦丽丽,孙广萍,等。156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5):1758-1762.
7. 王艳秋,秦丽丽,孙广萍,杜丰,苏雪松,周光宇,李德天。肾组织病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3):243-246,262.
8. 王艳秋,马峰,杜丰,等。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和预测指标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7):638-640。
9. 王艳秋,杜丰,苏雪松,等。国产低分子肝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5):308-301.
10. 刘娜,王艳秋,杜丰,等。阿霉素诱导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模型的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12):1536-1540.
11. 秦丽丽,王艳秋,杨旭,等。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14,30(3):263-268.
12. 朱君玲,王艳秋。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B):119-121。
13. 李晗笑,王艳秋,王博文,等.尿液足细胞排泄与IgA肾病进展的相关关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3):209-211.
14.李钗,杨旭,白瑜,王艳秋。HIV感染合并肾损害病例报道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11):1014-1016.
15.李钗,梁璐,李德天,王艳秋。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21(6):702-704.
16.周冰倩,崔诗淇,王艳秋,等。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12(38):1160-1164.
17.崔诗淇, 闻心雨,王艳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新进展。医学综述,2018,24(21).:4250-4255(通讯作者)
18.闻心雨,崔诗淇,王艳秋。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4).281-284(通讯作者)
19.李如梦,周冰倩,王艳秋。外泌体微RNA与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医学综述,2019, 25(19):3782-3787(通讯作者)
20.李如梦,李钗,耿乐,王艳秋。特发性膜性肾病尿液外泌体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6):487-492(通讯作者)
21.崔诗淇,闻心雨,王艳秋。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师杂志,2020,22(7):1018~1021(通讯作者)
22.隋毅,王艳秋。慢性肾脏病患者妊娠相关问题探讨。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300~301.(通讯作者)
23.徐田,王艳秋,刘颖等。血浆置换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高PLA2R抗体滴度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二例报告。临床肾脏病杂志,2020,20(12):1017~1020.(通讯作者)
24.祝婉婷,王艳秋。磷脂酶A2受体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研究. 临床肾脏病杂志,2021,21(7):589-593
25.祝婉婷,王艳秋。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肿瘤合并膜性肾病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1):971~973.
26.王博文,袁亦彤,王艳秋。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免疫球蛋白G的相关性。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51(4):319-323.
27. 祝婉婷,袁亦彤,王艳秋.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1对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的单中心研究.中国临床研究,2023,36(05):679-683.
28.袁亦彤,王艳秋.B细胞活化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1):936-940.
29.张爱,王艳秋.二甲双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51(11):1021-1025+1030.
3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肾脏转归的动态在线列线图软件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
学校设有28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5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67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9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精品课程11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教材2本;省级教学项目有示范性专业7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学团队10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实践教育基地(校外)2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精品教材8本。有国家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3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研究中心3个;有辽宁省医疗中心54个。学校附属3所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8304张,牙科综合治疗椅185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37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1人。教授级633人,副教授级90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94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2人。在校各类学生5779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29人,其中博士生1163人,硕士生3951(含七年制)人,普通本专科生9480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39人,附设卫生学校学生996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5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1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3人、卫生部11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2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2.9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12万册,电子资源计20TB;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31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办学术期刊16种。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82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3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先后派出教师5133人次到国外研修和考察,近年来开展了5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4个CMB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