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温倜,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教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治疗机制及疗效因子预测研究。南开大学免疫学博士,美国Mayo Clinic博士后,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第一批入库专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在Nature Immunology,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总和90.739,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壁报展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项目骨干完成“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作为共同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辽宁医学科技二等奖等。拥有丰富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经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培养的研究生获评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中国医科大学2019-2020学年度优秀研究生、2022年优秀毕业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位于浑南院区肿瘤治疗中心,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教育部胃肠肿瘤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部重大专项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胃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辽宁省肿瘤药物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恶性肿瘤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研发及转化中心、沈阳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团队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疗专家和转化研究领域的科研教授们组成,拥有国际一流的临床诊疗队伍和配套的科研实验室,并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成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1.辽宁省科技厅2023年助力中国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名称:“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因子自然杀伤细胞颗粒蛋白7(NKG7)促进细胞毒性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研究期限:2023.6-2025.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名称:“SCAP/SREBP固醇代谢途径异常在胃癌PD-1hiCD8+耗竭性T细胞亚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逆转研究”(课题编号:31770963;经费:25.0万元;研究期限:2018.1-2019.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泛素连接酶Cbl-b通过STAT3/IL-6促进胃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31300743;经费:23.0万元;研究期限:2014.1-2016.12)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辽宁省科技厅2023年助力中国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名称:“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因子自然杀伤细胞颗粒蛋白7(NKG7)促进细胞毒性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研究期限:2023.6-2025.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名称:“SCAP/SREBP固醇代谢途径异常在胃癌PD-1hiCD8+耗竭性T细胞亚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逆转研究”(课题编号:31770963;经费:25.0万元;研究期限:2018.1-2019.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泛素连接酶Cbl-b通过STAT3/IL-6促进胃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31300743;经费:23.0万元;研究期限:2014.1-2016.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总和90.739。2022年在梅奥医学中心完成的工作“NKG7 是一种用于改善抗肿瘤细胞毒性和癌症免疫治疗T 细胞内在治疗靶点” 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IF=12/Q1),并在2021年中国免疫学大会分会场获邀进行口头报告。2017年关于肿瘤免疫微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IF=11.151/Q1)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的论文,建立了基于免疫四因子的2-3期胃癌预后模型;该模型可以将具有相同分期甚至亚分期的胃癌患者进一步区分为不同预后风险的亚群,可进一步将传统TNM分期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提高26.6%。研究成果获邀在2017年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上以壁报形式展出,2016年中国免疫学大会和2017年12th IGCC(世界胃癌大会)进行口头报告,并在2018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研究进展报告会上被评为2017年中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进展之一。2018年10月赴美, 在PD-L1发现者董海东实验室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发现了NKG7 是一种用于改善T细胞抗肿瘤细胞毒性功能和癌症免疫治疗疗效的内在治疗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IF=11.151/Q1)杂志上,2021年中国免疫学大会受邀进行口头报告,2020年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和AAI (美国免疫学家协会年会)接收为壁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作为共同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辽宁医学科技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10月赴美, 在PD-L1发现者董海东实验室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发现了NKG7 是一种用于改善T细胞抗肿瘤细胞毒性功能和癌症免疫治疗疗效的内在治疗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IF=11.151/Q1)杂志上,2021年中国免疫学大会受邀进行口头报告,2020年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和AAI (美国免疫学家协会年会)接收为壁报。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第一批入库专家。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