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学院-戚勋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09 导师主页
戚勋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第一临床学院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介入器材研发,恶性肿瘤介入诊疗,多模态成像研究
qixun716@hotmail.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2023
3
学术型硕士
不区分方向

        戚勋,日本金沢大学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诊断学专委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辽宁省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免疫学会老年免疫分会委员。沈阳市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

        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血管介入器材研发与转化等相关科研工作。始终聚焦于“心脑及外周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后中远期再狭窄”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在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成果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突破和血管内支架治疗中远期疗效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验依据,可有效推动心脑及外周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成果逐步走向临床应用。近年来,针对肝癌等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精准诊疗问题,开展了在影像引导下多模态成像和精准诊疗一体化研究及肿瘤纳米新药研发以及基于介入技术的肿瘤“精准靶向可控”治疗等相关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课题4项及市课题1项,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10篇被SCI收录,包括中科院分区1区文章2篇,最高影响因子16.874。获得国家专利7项,包括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代表中国医科大学入选沈阳市科技成果对接会项目。以第二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降解镁锌钕FTY720/PGE2程序化释放药物洗脱支架(FPMgDS)抑制ISNA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23/01-2026/12,82272099,52万元,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1P-(2HP-β-CD)-PLGA纳米复合物洗脱含铜钴基合金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019/01-2022/12,81873918,54万元,已结题。

3. 辽宁省民生科技计划项目,被覆新型高分子膜镍钛-铜合金支架用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实验研究,2021/10/01-2023/09/30,2021JH2/10300063,30万元,在研。

4.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和服务地方项目,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及作用研究,2019/08-2021/12,ZF2019005,3万元,已结题。

5. 沈阳市科学科技计划项目,PLGA-S1P纳米涂层含铜钴基合金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研究,2018/01–2019/12,18-014-4-28,5万元,已结题。

6.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850,PLGA-S1P纳米完全可降解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研究,2016/7 -2018/6,5万元,已结题。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1168,PLGA-S1P纳米粒涂层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013/01–2015/12,23万元,已结题。主持

8. 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2282,PLGA-S1P涂层支架预防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013/01–2015/12,6万元,已结题。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第一或通讯作者:15篇

1) Xun Qi#, Okamoto Y, Murakawa T, Wang F, Oyama O, Ohkawa R, Yoshioka K, Du W, Sugimoto N, Yatomi Y, Takuwa N, Takuwa Y*. Sustained delivery of sphingosine-1-phosphate using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based microparticles stimulates blood flow through promoting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maturation in a Akt/ERK-eNOS-dependent manner in murine ischemic limb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0, May 25;634(1-3):121-31. (IF=2.737, JCR 3区)

2) Qi X#, Yuan Y, Xu K*, Zhong H*, Zhang Z, Zhai H, Guan G, Yu G. (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Is a New Angiogenic Molecule for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PLoS One. 2015 May 5;10(5):e0125323. (IF=3.057, JCR 3区)

3) Jin S#, Qi X#, Zhang B#, Sun Z, Zhang B, Yang H, Wang T, Zheng B, Wang X, Shi Q, Chen M*, Ren L*, Yang K, Zhong H*. Evaluation of promoting effect of a novel Cu-bearing metal stent on endothelialization process from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Sci Rep. 2017 Dec 12;7(1):17394. (IF=4.122,JCR 3区)

4) Shujing Jin# , Xun Qi #, Tongmin Wang, Ling Ren*, Ke Yang, Hongshan Zhong*. In vitro study of stimulation effect on endothelialization by a copper bearing cobalt alloy. J Biomed Mater Res A. 2018 Feb;106(2):561-569.(IF=3.221,JCR 2区)

5) Wang, P# ; Yuan, YH ; Lin, WD; Zhong, HS ; Xu, K*; Qi, X*. Roles of sphingosine-1-phosphate signaling in cancer.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2019) 19:295. https://doi.org/10.1186/s12935-019-1014-8. (IF=4.175,JCR 2区)

6) Peng Wang#, Yonghui Yuan#, Ke Xu, Hongshan Zhong, Yinghui Yang, Shiyu Jin, Ke Yang*, Xun Qi*.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copper-containing materials. Bioactive Materials. 2021, 6(4): 916-927.(IF=16.874,JCR 1区)

7) Ling Ren#, Xiaohe Xu#, Hui Liua, Ke Yang*, Xun Qi*. Biocompatibility and Cu ions release kinetics of copper-bearing titanium alloy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95 (2021) 237–248.(IF=10.015,JCR 1区)

8) Ji, WY#, Qi, X#, Li, H, Zhang, YY, Sun, Y, Wang, J, Xu, K*, Liu, 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rug Loading Efficiency and Real-Time Drug Release in ZrO2 Nanoparticles with Energy Spectrum Computed Tomography.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2021, 17(4): 703-709.(IF=4.099,JCR 2区)

9) Yaqin Wang#, Wenting Shang#, Jianping Xiong, Yu Liu, Ting Luo, Xun Qi*, Meng Niu*, Ke Xu*. Activable Nanoparticle for Tumor Aggressiveness and Drug Resistance Prediction by Glutathione Heterogeneous Imaging. J Biomed Nanotechnol. 2021;17(7):1339-1348. (IF=4.099,JCR 2区)

10) Yonghui Yuan*, Zhong-guo Zhang, Bin Ma, Pengfei Ji, Shiyang Ma, Xun Qi*. Effective oxygen metabolism-based prognostic signature for colorectal cancer. Front Oncol. 2023 Feb 9;13:1072941.

11)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多久和阳,徐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肌肉组织中S1P相关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Feb; 34( 1) : 17-21.

12)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2-羟丙基-β-环糊精促进小鼠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41(2):20-24,31.

13)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山东医药.2015, 55(18): 4-6.

14)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S1PR2在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中的作用.解剖科学进展.2016, 22(3): 331~333, 336.

15) 戚勋,王鹏,张书源,徐克*. 含铜L605钴基合金材料对血管内皮化的影响.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18(6):366-370.

发明专利:

1)《PLGA-S1P纳米材料及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ZL 2016 1 0032781.1,戚勋、钟红珊、徐克、苑永辉,2019.03.05(2016.01.19)

2)《一种具有抗菌及促进骨愈合功能的β型钛合金》,ZL 2016 1 0561737.X,任玲;彭聪;杨柯;张书源;孙子晴;钟红珊;戚勋;徐克,2019.12.03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外周血管支架》,ZL 2019 2 0528840.3,戚勋;苑永辉,实用新型专利,2020.02.18

2)《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实验操作台》,ZL 2019 2 1968380.2,戚勋;苑永辉,2020.07.28

3)《一种具有定量收集功能的移液器》,ZL 2019 2 1968368.1,戚勋;苑永辉,2020.08.04

4)《可计数移液次数并有负压吸引功能的移液枪》,ZL 2016 2 1213529.2,李苗;李锡;陈亮宇;戚勋;李姝毅,2017.05.17

5)《可涂抹酒精快速消毒装置》,ZL 2016 2 1213455.2,李苗;李锡;陈亮宇;戚勋;李姝毅,2017.09.15

获得奖励:

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介入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20年(钟红珊、戚勋、牛猛、徐克、邵海波、戴旭、田玉龙、孟宪伟、谭龙飞、滕皋军、朱海东)

2) 脑胶质瘤的诊断新技术及超声相关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J-2-35-6,沈阳市人民政府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

  学校设有28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5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67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9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精品课程11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教材2本;省级教学项目有示范性专业7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学团队10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实践教育基地(校外)2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精品教材8本。有国家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3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4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研究中心3个;有辽宁省医疗中心54个。学校附属3所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8304张,牙科综合治疗椅185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37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7%,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1人。教授级633人,副教授级905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94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2人。在校各类学生5779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29人,其中博士生1163人,硕士生3951(含七年制)人,普通本专科生9480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39人,附设卫生学校学生996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5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1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3人、卫生部11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2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2.9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12万册,电子资源计20TB;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31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办学术期刊16种。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82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3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先后派出教师5133人次到国外研修和考察,近年来开展了5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4个CMB项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